昨天,vive的两个同事相约去拔智齿,她们碎碎念了快两周,终于下定决心,趁上班午休的时间把智齿给拔了。拔完之后,那样子一个惨,两小时不能开口,捂着嘴,咿咿呀呀的。问她们为什么不好好说话,她们用手机给vive打了一个字:麻。
多少钱呢?600大洋!
whst?就拔个破牙齿,600块?果然,金牙银眼铜骨头,牙科赚钱,现代人诚不欺我也!
在这上面花了不少钱,因此,牙科相关的公司,我们都分析了个遍,leo建立实验组合“牙疼不是病但得治”短短一年,收益率超过50%,大幅跑赢上证指数。
今天,我们就这篇文章,再讲一讲leo的爱将——正海生物。「正海生物股吧」下一个十倍金股是正海生物股票?
背景介绍
正海生物是一家上市没多久的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各种膜,2018年,公司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口腔修复膜,剩下的近一半来自生物膜,别看只是个小小的膜,其中的技术门槛高得很,因为,这些玩意儿都是要长期待在人体里,不能让人产生排斥反应的。
其中,骨修复材料是公司2015年才上市的新品,但上市后迅速放量,2018年为公司贡献营收刚刚5%的样子,2019年,就占到了6.7%,同比+67.6%。啧啧啧,啧啧啧,卖得真是不一般的好!本来公司的膜卖得就很好,2019年,占大头的口腔修复膜和生物膜比去年同比增长30.1%、25.8%,结果公司的新产品还要猛。
不难想象,公司未来好几年,都将处于快速增长期。
以上,都是公司让人欣喜的地方,也是《金股网》看中公司的地方,然而,公司给我们的惊喜不止这么多。作为一家由原国营单位+海外科研团队构建再生医学创业公司,研发,无止境的推出新产品,是公司的宿命。
2020年,公司即将上市一款重磅产品——生物活性骨材料。这款产品,一旦公司上市,便是国内独家!
这款产品,可以说投入了公司不少心血,从2005年开始研发,历经15年,才终于要面世。活性骨修复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修复骨骼、治疗骨缺损的再生医学材料。
要治疗骨缺损,就得换骨头,现在用得多的,是人工合成的骨头,基本就是用碳酸钙之类的原料做的,这类人工合成的骨头,vive取个名字,叫“死骨头”。他可以用来支撑,可以用来填充,但是他没办法促使周边的骨组织再生,换句话说,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肯定不如原生的好用。
活性骨材料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和人体无排斥共存,还能促进周边细胞生长和它融合,换句话说,用了这玩意儿,基本就跟原生的一毛一样。
目前,这样的产品,只有国外大厂美敦力和史赛克在做,年销售额大约30亿美金,每位病人平均花费金额约为 1-2 万美元,贵得要死。
而正海的产品,和国外大厂质量一致,价格便宜不少,一旦上市就是国内独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有券商预计,该产品在我国的市场有望达40亿人民币。
啧啧啧,独家垄断的大市场,怎么能不让人流口水?
其次,正海的产品储备十分丰富,往后基本每年都有产品上市,在现有产品高增长的同时,后续能源源不断有东西补上,就像恒瑞医药一样,让人安心。
2019年报解读
2019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2.8 亿,同比+29.8%,净利润首度破亿,达到 1.07 亿,同比+25.1%。公司近三年,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32%!!牛逼呀!
公司的产品基本都是国内独家,因此毛利率高到爆炸,比肩茅台,很稳定的在93%左右,净利率虽然差点,但也是逐年增长,目前在40%左右。
影响公司净利率的,主要就是销售费用了,这也好理解,毕竟是小众产品,需要教育市场,大把大把的销售费用撒出去,才有回报。目前来看,公司的销售费用率比较稳定,管理费用不断下降,由于公司小而美还挺有钱,没有一分钱有息负债还买着理财产品,因此,财务费用基本为负。
总的来说,公司的财务状况健康,产品给力,未来增长有保障,唯一的不好就在于,二股东一直在减持手里的股份,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就说过,二股东是公司的技术来源,讲真,谁套现都可以,但独独二股东不能卖卖卖!
上市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二股东已经减持掉差不多5%的正海股份。
公司的研发几乎就靠二股东董群或者说靠董群的老公戴建武。由于缺乏资料,我们尚无法确定:二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是否有签禁止同业竞争的协议等,一旦二股东出去单干,对公司将是一个重创。
好在,这个风险目前看没有太大,毕竟生物再生材料技术门槛比较高,研发周期也比较长,即使二股东出去了,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做起来。从公司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来,2003合作开发,一直到2011年才盈亏平衡,2015年上市的骨性材料,从立项到上市就用了近12年;预计今年上市的生物骨材料,耗费的时间更是不得了,这都是二股东的付出。
因此,即使二股东跑出去单干,没有10年也起不来,那为啥不就和大股东好好做正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