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短短一周,上证指数大涨12%。
上半年表现不太好的券商股、银行股、地产股这几天反而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上半年帮股民、基民都赚了不少钱的医药板块突然好像没那么“香”了。
医药板块要调整了吗?要不要卖掉今年已经赚了不少的医药基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代表广大基民问了天弘医疗健康基金的基金经理。
今年以来,中信一级行业医药行业涨了44.56%,而天弘医疗健康A累计收益则有53.38%,最近一年的累计收益更是达到了83.12%。(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0年7月7日)
以下是两位基金经理的最新观点。#医药股##基金经理看后市#
上周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一般,尤其是在周中两天,医药行业出现了与大盘的明显背离,很多投资者疑问医药是否会继续调整下跌。
首先我们要定义,上周医药股走势的调整与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关系,更多的原因来自于医药短期涨幅较快,加之其他板块的反弹带来的资金流出效应,我们判断此轮医药行业调整不会很深,原因有以下5条:
1、有业绩支撑的板块,调整幅度通常不会太大
7月份市场最大的主题是中报业绩,而医药行业又是业绩强劲、在疫情中具有刚性的行业,[张璨1] 从我们预测的医药行业中期业绩来看,各个子板块的业绩预期较好,且有不少个股中报业绩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有业绩支撑的板块,调整幅度通常不会太大。
2、市场对负面政策的振幅越来越小
政策端,7-9月份的第三批带量采购和支架集采已经在预期之中,落地的地方骨科集采也较为温和,市场对于负面政策的振幅越来越小,行业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医药创新的重要性。
3、短期热点炒作替代不了医药确定性最强板块的地位
目前市场流动性宽裕,短期市场风格可能会追捧热点或低估值洼地品种,但目前来看仍然无法替代确定性最强的医药板块的地位,热点炒作结束后,医药板块仍然是市场配置的重点板块。
4、三季度医药核心个股调整空间有限
三季度是医药行业传统的估值切换期,成长性较好的医药个股大多会在8月份前后切换次年估值,而今年因新冠造成的短暂低基数,会使得2021年的表观业绩增速非常亮眼,因此三季度医药核心个股调整的空间是有限的。
5、疫情若再反复,医药板块可能被继续超配
疫情仍未结束,海外仍然水深火热,而国内也可能会发生像此次北京的小范围疫情事件,疫情本身会降低市场的风险偏好,医药板块在疫情期间表现通常较好,并且若三季度、四季度全球疫情又有反复,则医药板块可能会继续被市场超配。
透过A股历史上5次医药股被大幅超配的情况可以看到,医药行业在熊市或震荡市中,防御性较好,涨的多且跌的少,如果配合2009-2011年的政策蜜月期,弹性和行业比较优势会更加明显。
而医药行业结束大幅超配开始跑输的阶段,通常有三个先决条件:
1、行业政策出现超预期利空。医药行业投资有三大影响因素,刚需、内需、政策周期,其中医药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最为重大。历史上几次医药行业开始大幅跑输,均是在招标降价超预期、4+7带量集采等政策推出时。
2、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通常在熊市结束牛市开启的时期,医药行业作为价值成长型行业,市场配置需求转移到高风险偏好的板块,医药板块资金流出。但近几年,医药行业中创新药、医疗服务、创新器械等强科技属性的子板块开始崛起,牛熊市都有医药行业子板块可以显著上涨,这个影响因素越来越不重要。
3、外部不确定性消除,板块轮动加快。医药的确定性溢价逐渐降低,这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市场开始出现另外一个极度强势板块,与第二条不同,不一定是风险偏好提升驱动,也可以是食品饮料、银行非银等板块。
目前市场可能正处在第三个条件初期,也就是板块轮动加快,市场出现新的热点板块开始表现,比如上周的地产、券商、煤炭等。
但目前新冠疫情并未消除,注定板块的轮动不会非常通顺。这时候的医药板块,可能会处在“有新热点,少涨”与“新热点结束,重新上涨”两者不断切换的过程中,类似于年初科技上涨时的医药行业表现。
医药行业之所以是一个十年十倍的板块,是因为医药行业是典型的价值成长型行业,“资金流向”和“新冠疫情”都只是影响行业短期波动的因素,而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仍然是值得投资的重要方向。
目前市场的风格并未出现确定性切换,医药行业还是今年A股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