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友提问: 借着您今天提到现在是买基金的最好时间,在关于基金选择的方面,有几个疑问想请教下,以公募为例:
1.同一基金经理的不同产品,是否能在公开途径了解到不同产品之间的投资策略,或者说了解到各产品的差异点在哪?
2.印象中你提过,超大规模的基金很难跑出超额收益,那单一基金和基金经理所管的规模大致分别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是能够作为基金的加分项之一?
3.若你在基金话题方面上有什么补充,我继续拿出小本本做进一步的学习。
回复: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因为基金经理的角度和理解,很可能跟投资者区别非常大。
很多公募基金经理都有不同风格的产品,其实内在持仓逻辑区别不大——除非要求只允许买港股或新能源,其他更多就是仓位的区别。
国内大规模基金出不来业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之前说的国内不存在市值巨大又持续高增长的行业——而美股有一批科技股龙头。我们一度出现的业绩不错和规模的基金,都是重仓押宝单一赛道的基金,张坤刘彦春压白酒、葛兰压医药(部分产品本身是医药基金),但这些赛道都不是可以持续增长的,所以这波跌下来大基金很容易就跌了40%,也包括前两年大热的睿远等。大私募也是如此,淡水泉等哪怕是说做逆向投资的,一波回调都是40%,这背后反映的就是:你能买的主要就那么一百多个公司,而这些大市值公司无法持续增长,导致很多大规模基金本质上都是大市值风格基金,有贝塔但没啥阿尔法。国内代销渠道,利益分配方式也有问题,导致大家都是谁好卖就卖谁,没有长远的利益考核机制,加剧了普通投资者的追涨杀跌。现在有些机构也在进化,不断寻找控规模和注重回撤的资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