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是自然的计时器,本身就是天体运动的结果。观测天体运动是人类先民形成计时制度的基础。在中国古代,以发达的天文学为载体,一套内容丰富且比较完备的计时制度生根发芽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孟德宏表示,作为中国古代的时间刻度和历法系统,中国的农历至今仍然在中国及一些亚洲国家广泛使用。
据介绍,中国修订的历法超过一百多部,包括周代《周历》、汉代《太初历》《三统历》,隋唐《大衍历》《皇极历》,元代《授时历》,明代《大统历》等。
《尚书·尧典》有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古人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指导农耕之需。
舌尖上的中国时间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对时间的感知和计量,古往今来属于全球各地的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历史上,传统的辰刻制在中国各地广为沿用,直至明末清初西方“时分秒制”计时标准传入中国。现如今,一天被划分为24小时,对人们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回顾历史,农历几次重大的修订都与文化沟通、文明互鉴相关。具体而言:隋唐修订《大衍历》借鉴了印度的天文历法知识,元代修订《授时历》借鉴了伊斯兰、阿拉伯等文化中的天文历法知识,明代修订《大统历》借鉴了西域诸国的天文历法知识,清初修订《时宪历》更是在著名传教士汤若望等人的直接主持下完成的。《时宪历》融入了西方现代天文学知识,成为中国特有的历法。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告诉记者,中国农历计时方法约有三千多年历史,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先民根据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生产生活经验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经过时间检验适用于中国生产生活的、带有浓厚中国特点的历法。
明末清初,西洋舶来的自鸣钟、怀表进入中国,人们开始接触到二十四小时计时法,但由于自鸣钟、怀表在当时仍是珍贵的奢侈品,故这种计时法并未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不过,随着钟表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开始被更多人所了解、接受。
对于这种改变,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中就曾描述过:“一日分十二时,每时又分为二,曰‘初’,曰‘正’,是为二十四小时。”
回顾上述历法改革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文明一直在汲取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中西不同计时方法沟通交流的历史事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华文明是熔融、和合的文明,拥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
孟德宏介绍,中国古人将一昼夜的十二大时,分别用十二地支加以标记。这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子时、丑时、寅时、卯时等。后来为了与时俱进,中国人让每昼夜的时间计数单位与国外每天24小时相接轨,将每大时又一分为二,如此一来,每一个“大时”就成了今天24分法之“小时”。
中国最早的计时工具中,有立表测影的方法。依据此方法,至迟到汉代,中国先民们就发明了日晷用来测量日影进而计时。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盘构成。阳光照射下,晷针投影于晷盘之上。晷盘上刻有精密的刻度,跟今天钟表的刻度差不多。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辰,辰就是“大时”;“大时”下分八刻,每刻也就是今天的15分钟。
随着中西方文明交流以及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中国计时系统逐渐成为24小时制,与世界通行做法衔接,“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162.44MB
查看911.87MB
查看98.4MB
查看768.78MB
查看273.86MB
查看587.99MB
查看569.15MB
查看608.28MB
查看402.91MB
查看746.74MB
查看435.17MB
查看336.30MB
查看188.31MB
查看248.97MB
查看846.83MB
查看324.87MB
查看265.82MB
查看745.68MB
查看824.97MB
查看713.33MB
查看180.81MB
查看805.70MB
查看722.47MB
查看269.91MB
查看671.90MB
查看742.98MB
查看822.69MB
查看908.38MB
查看953.13MB
查看748.60MB
查看884.68MB
查看253.69MB
查看867.28MB
查看561.51MB
查看485.92MB
查看484.31MB
查看853.44MB
查看108.19MB
查看237.29MB
查看264.17MB
查看820.62MB
查看393.24MB
查看388.61MB
查看348.62MB
查看603.22MB
查看504.67MB
查看376.93MB
查看647.41MB
查看851.43MB
查看495.39MB
查看848.68MB
查看396.85MB
查看527.35MB
查看560.50MB
查看801.33MB
查看732.28MB
查看581.43MB
查看620.76MB
查看243.88MB
查看507.38MB
查看540.34MB
查看877.52MB
查看372.39MB
查看248.37MB
查看656.24MB
查看560.69MB
查看300.60MB
查看229.51MB
查看455.73MB
查看888.69MB
查看318.94MB
查看400.25MB
查看376.62MB
查看203.44MB
查看172.80MB
查看157.57MB
查看916.79MB
查看306.51MB
查看640.97MB
查看710.22MB
查看888.56MB
查看179.53MB
查看556.82MB
查看582.49MB
查看604.54MB
查看854.79MB
查看468.78MB
查看135.48MB
查看258.27MB
查看626.81MB
查看293.31MB
查看518.50MB
查看904.81MB
查看534.13MB
查看683.88MB
查看375.22MB
查看192.22MB
查看177.75MB
查看263.87MB
查看380.60MB
查看216.95MB
查看756.61MB
查看434.23MB
查看535.87MB
查看
996 文山ha
智慧引领:亚马逊云科技按下AI时代数字化转...🔴
2025-07-03 19:38:26 推荐
621 188****5014
FRABA集团2023年业绩显著提升,新技术中心...🔸
2025-07-02 16:07:41 不推荐
717 152****8919
工业线缆精准定长的秘诀—宜科EI40编码器🔼
2025-07-02 20:22:28 推荐
59 科比街头篮球
设计仿真 | 基于VTD的V2X仿真应用🕊
2025-07-04 21:31:53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