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在学校研究生院成立大会上,他提出“教育工作应从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转入到培养本科生和培养研究生并重的轨道”,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形成了“多渠道招生、多形式培养、全方位管理”的新格局。
米奇影视777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家,原浙江大学校长、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韩祯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4日8时5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作为学校针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已经成为浙江大学教学改革的“试验田”、追求卓越教育的优质平台和特殊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战略性科学家、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高科技创业人才及各界领袖人物。
1951年,韩祯祥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开始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讲授《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稳定》《电力系统非同期运行》《电力系统串联电容补偿》等课程。他出版著作和教材 8 册,发表论文 200 余篇,担任国内重要工具书“机械工程手册”和“中国电力百科全书”分卷的主编和副主编。1979年至1981年期间担任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发展。
韩祯祥长期致力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前沿研究,是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的主要研究创新者之一,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祯祥的报国热忱,源自求学时代。首先,将时钟拨回到1947年。在那个世事如晦、风雨飘摇的年代,抗战的硝烟才刚消散,内战又踏碎了安宁的生活。当时全国高等学府只有几十所,知名大学的招生名额更是极为有限,接受高等教育,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少年时代的韩祯祥怀着“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念头,奋力追逐着升学梦。就在这一年,17岁的韩祯祥从杭州高级中学毕业,被清华、浙大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并在深思熟虑后迈入了求是园。
在当时,高中生保送直接进入高等学府还没有先例,浙大成为全国第一批自主招生的学校。在韩祯祥的支持下,混合班建立了一系列特殊人才的培养机制:实行竞争选拔制、严格淘汰制、推行导师制。以“起点高、内容新、能力强、着重培养创造欲”为指导思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基础厚实、思路开阔、有创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科人才。
1980年,已是教授的韩祯祥到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能源部邦涅维尔电力局作访问学者。在那个时候,一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他认为,对于工科的学者来说,光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重要,因此主动申请去电力局访问,并参与了软件编写工作。由于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电力局的领导把他参与编写的那套软件,再加上其他几套颇具实用价值的软件一起赠送给他。正是这些软件,对我国电力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祖国需要我们建设,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我们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这一生,韩祯祥教授都秉持着此般报国热忱,长期致力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前沿研究,用心培养技术人才,践行初心和使命,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他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为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创立与发展、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浙江省功勋教师称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大学前两年,韩祯祥是在解放前的蒋管区度过的。据他回忆,当时政府腐败、物价疯涨、民不聊生,学生们大多营养不良,不少患上了肺结核。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使韩祯祥痛心疾首,同时也坚定了他报国奉献的信念。除了在学业上孜孜以求,他更是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的洪流。
60年代起,他在原苏联及国内从事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参加了国内第一条高压输电线串联电容补偿的试验研究。1970年代起,主持“交、直流电力系统建模、分析和控制的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该项目成果获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他是国内最早从事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人员之一,在我国率先开发了整套电力系统工程应用软件,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单独完成的研究成果“电力系统同时性故障分析方法及程序”获得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电力系统潮流、暂态稳定及负荷预测计算方法及程序”获得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倡导和从事新的控制方法和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其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电力系统中的人工智能研究”获得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复杂非线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与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获得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无论是学生时代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还是潜心治学贡献才智、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在韩祯祥的身上,我们始终能看到一个求是人的精气神、一个爱国者的奋斗情。
1957年,韩祯祥去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学习,并在1961年获副博士学位。每每回忆起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的四年求学时光,最先进入他脑海的总是亲眼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幕。“1957年,毛主席来莫斯科大学接见留学生,我也在场。他对我们这些留学生说:‘你们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听到这句话,当时心情特别激动,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在那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句话给韩祯祥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前进动力。
1947年10月,国民党保安司令部非法拘捕并杀害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于子三事件”激怒了浙大师生,更掀起了震动全国的大规模“反迫害”群众运动。为了伸张正义,也为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国,抱着“战斗到底,宁死不屈”的决心,韩祯祥毅然投入了抗暴运动,跟同学们一起游行、演讲、散发申诉书,揭露当局迫害学生的罪行。在遭受到威胁、棒击后,仍始终坚守在斗争的最前线。
韩祯祥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行者和探索者。1984年到1988年间,他任浙江大学校长,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此期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创办,开始了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
“是祖国派我们出国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到中国尽快参加祖国建设就是我唯一的愿望。”韩祯祥曾两次远涉重洋学习和学术交流,“奉献祖国”是他时刻牢记在心的责任和使命。
274.47MB
查看751.33MB
查看82.9MB
查看187.30MB
查看993.50MB
查看912.59MB
查看766.49MB
查看770.62MB
查看692.24MB
查看762.45MB
查看389.83MB
查看530.48MB
查看920.46MB
查看545.70MB
查看505.40MB
查看865.67MB
查看702.26MB
查看918.24MB
查看227.15MB
查看403.70MB
查看980.70MB
查看547.78MB
查看487.96MB
查看613.40MB
查看421.85MB
查看353.88MB
查看254.42MB
查看526.93MB
查看546.71MB
查看171.14MB
查看461.96MB
查看122.20MB
查看161.44MB
查看220.16MB
查看145.57MB
查看676.25MB
查看897.88MB
查看814.65MB
查看747.74MB
查看165.88MB
查看474.44MB
查看343.83MB
查看450.61MB
查看158.93MB
查看268.70MB
查看491.70MB
查看769.39MB
查看640.49MB
查看284.36MB
查看111.33MB
查看453.98MB
查看933.91MB
查看159.27MB
查看389.44MB
查看923.49MB
查看138.52MB
查看805.89MB
查看606.20MB
查看352.39MB
查看917.60MB
查看671.56MB
查看800.53MB
查看634.13MB
查看354.38MB
查看368.10MB
查看859.55MB
查看400.70MB
查看453.43MB
查看858.87MB
查看770.52MB
查看456.10MB
查看734.30MB
查看596.45MB
查看907.18MB
查看458.72MB
查看836.33MB
查看100.29MB
查看503.93MB
查看943.15MB
查看682.18MB
查看447.86MB
查看399.88MB
查看194.82MB
查看699.91MB
查看447.25MB
查看856.43MB
查看371.43MB
查看546.81MB
查看502.71MB
查看853.50MB
查看788.58MB
查看365.54MB
查看733.43MB
查看135.67MB
查看729.79MB
查看216.72MB
查看443.72MB
查看739.13MB
查看390.79MB
查看672.37MB
查看282.34MB
查看936.91MB
查看872.75MB
查看894.53MB
查看
964 高密yp
中收骤降短板突显、高额分红却遭小股东反对 苏农银行怎么了?🏚
2025-06-30 14:46:12 推荐
912 188****8793
青海银行首席信息官获批,多位行领导系内部提拔🏞
2025-07-01 22:13:52 不推荐
395 152****6649
第九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数字金融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2025-07-01 12:24:48 推荐
63 飞镖高手
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论坛三|数字金融助力金融强国🏥
2025-07-02 10:04:5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