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化、链条化、集群化,也是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发力方向。比如,内蒙古为“外来贵客”提供“专属计划书”——赤峰市建设京蒙协作(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呼和浩特市通过“拔尖计划”重点打造乳业、硅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四大产业集群;包头市着力打造“世界绿色硅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2023年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160个签约项目中,已开工项目78个,投资额2021.95亿元,占总项目签约投资额的四成多。
历经八天,2000余吨粮食从江苏南通经货船运抵河南周口港,随即被送至几百米外的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进行深加工生产。
“承接产业转移,对四川来说,就是要招‘新’引‘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上表示,此次对接活动的签约项目具有较强的新质生产力特征,22个签约项目协议投资超过1000亿元,创新型、引领型、高新技术型项目占总项目的60%以上。
河南省的人口和农业条件一直是当地深耕食品加工产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河南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地理优势正成为其承接东部产业的新钥匙和“水密码”。这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益海嘉里集团选择落户周口的重要原因。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是产业转移发展的关键保障。四川在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上发布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材料与化工产业、轻纺与食药产业在内的4份产业合作供需清单,将重点企业、园区“隆重推出”,使四川产业布局一目了然。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兵同时强调,承接的产业与当地资源环境相适应,通过发挥区位优势、要素禀赋等优势,可以提升承接产业的适应性和根植性。
关兵介绍,根据2012—2022年各地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看,中部地区在承接纺织、皮革、电子等产业上取得积极成效;西部地区在承接食品、木材加工、电子等产业方面进展良好。
国产极品尤物粉嫩泬在西部“小城”璧山,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巴急速行驶,抵达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刀片电池”生产基地;在两广交汇地梧州,一条条火红的钢坯在生产车间快速出炉,散发阵阵热浪;在中原港城周口,智能化油脂精炼车间每天可产出1000吨植物油,只需两位员工线上操作……
关兵表示,应坚持“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政府要注重在产业布局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对接平台等方面提供“软硬”支撑。
魏琪嘉也坦言,科学有序推进产业转移,仍需在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逐个突破障碍难点。同时,要做好各类信息的衔接对接,加强区域间的政策统筹协调力度,促进产业对接更高效。
春意正浓,建设正酣。当前,不少城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生产力布局在一“转”一“接”间逐步优化,蓄“新”成长、产业接力的态势显著。
4月21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在贵阳举行,这是今年继成都后的第二场国家级产业对接活动。为承势聚力、接好“贵”客,活动不仅设置1场综合活动和4场专题活动,还围绕资源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轻工等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地市推介、政企对接、实地考察、专家解读、项目签约等。
“从当前的态势看,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转型、转移同步推进的态势,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也告诉人民网记者,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这三种主要的对接合作模式,一方面能够加速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可通过探索构建技术转移体系,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更加高效,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成果的扩散、流动、共享、应用更加顺畅。
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紧盯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抢滩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面对我国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把承接产业转移视作成长新机遇,已然成为不少城市的共识。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遵循“雁型模式”,有利于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差异发展、协调互补的产业格局,保持我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相较于铁路运输,内河运输能使我们的物流成本下降近30%。”益海嘉里周口食品产业园储运部主任栾芳华表示,两个粮食专用码头建成后,粮食可通过输送线到工厂筒仓,“离港即入厂”,如按每年70万吨的产能计算,预计节约运费2000万元。
可以看到,不少地方已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先行先试,积累了良好经验。但同时,承接地在创新、人才、政策支撑、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难点堵点,值得关注。
去年6月,在郑州举行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河南)上,亿元以上签约项目高达678个。郑州、洛阳、南阳、周口和商丘5个省辖市,共承接项目310个、占比42.4%。转出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项目共535个、占比73.1%。
西寻空间、东觅机遇。要成就产业对接转移的“双向奔赴”,让产业对接转移项目“引得来”,更“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各地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
262.61MB
查看599.88MB
查看84.5MB
查看802.45MB
查看855.54MB
查看703.36MB
查看338.67MB
查看211.36MB
查看598.87MB
查看532.48MB
查看179.73MB
查看439.72MB
查看183.35MB
查看270.78MB
查看609.67MB
查看583.65MB
查看383.20MB
查看277.86MB
查看775.63MB
查看484.93MB
查看911.74MB
查看774.83MB
查看540.15MB
查看371.91MB
查看549.12MB
查看771.24MB
查看513.58MB
查看831.15MB
查看802.88MB
查看227.32MB
查看135.36MB
查看173.56MB
查看677.86MB
查看830.40MB
查看112.91MB
查看931.55MB
查看929.67MB
查看101.56MB
查看714.34MB
查看564.64MB
查看677.74MB
查看923.61MB
查看839.50MB
查看626.80MB
查看698.60MB
查看653.12MB
查看114.40MB
查看143.24MB
查看951.25MB
查看603.26MB
查看975.96MB
查看125.29MB
查看347.85MB
查看346.86MB
查看296.83MB
查看894.67MB
查看563.45MB
查看732.78MB
查看212.91MB
查看149.73MB
查看181.50MB
查看646.24MB
查看989.52MB
查看821.72MB
查看430.60MB
查看468.19MB
查看875.46MB
查看449.21MB
查看197.11MB
查看727.53MB
查看161.80MB
查看513.21MB
查看822.49MB
查看599.67MB
查看145.37MB
查看583.89MB
查看541.77MB
查看224.82MB
查看746.71MB
查看155.33MB
查看161.97MB
查看108.30MB
查看472.91MB
查看327.30MB
查看108.21MB
查看558.35MB
查看863.84MB
查看585.15MB
查看253.30MB
查看349.82MB
查看737.82MB
查看538.24MB
查看883.78MB
查看633.87MB
查看976.82MB
查看657.45MB
查看784.68MB
查看337.76MB
查看472.60MB
查看498.47MB
查看608.86MB
查看891.55MB
查看762.41MB
查看120.56MB
查看
871 防城港wr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
2025-07-03 0-1:49:23 推荐
935 188****7449
更安全可信!基于飞腾D2000处理器的工业整...♶
2025-07-03 06:37:23 不推荐
300 152****2782
物流智造,“魏”来可期 | 魏德米勒引领物...♺
2025-07-01 15:28:45 推荐
59 极地大脚车
维宏股份:专注自身,匠心打造国产高端数控...♽
2025-07-03 03:17:18 推荐